兒童之家
社區兒童友好服務十二年

- 可選語言:
- 中文
- English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合作在四川災區21個市縣建立了40所兒童友好家園。這是在中國建立并運行的首批兒童友好家園。
2012年,40所兒童家園由當地政府發文納入常態的社區工作。四年間,40個家園服務了四川省約30萬人次兒童與家長。原本是因應自然災害和緊急救援而生的應急兒童保護措施—兒童友好家園,在應急到常態化社區發展的轉型過渡中依然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逐步成為常態下重要的社區服務載體與平臺。在基層村和社區為兒童和家庭提供貼身兒童服務的創新實踐,開辟了兒童工作一個重要新領域。
2011年,兒童友好家園的創新實踐被納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兒童友好家園為原型的兒童之家成為中國城鄉社區兒童服務的新要求。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了“90%以上的城鄉社區建立一所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和轉介等一體化服務的兒童之家”的目標,并制定了相應的措略措施。2019年底,全國范圍內已經有28.9萬個兒童之家(或兒童中心)[1]。全部建成,兒童之家的數量約在60萬個左右。
自2016年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從支持兒童友好家園的運作擴展到建立省級技術支持機制,以保障兒童友好家園模式的成功復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合作開展了省級兒童工作資源中心項目,建立了五個省級兒童工作資源中心,支持在重慶、湖南、陜西、四川和廣西建設運行了124個兒童之家。服務已經惠及5.5萬兒童及其家庭。
12年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合作推動建設運行的兒童之家已經成為中國城鄉社區兒童保護、發展和參與服務最基層的平臺。在離兒童和家庭最近的一公里,兒童之家為構建兒童福利和保護服務夯實著“最后一公里”。
為彰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在基層兒童服務(兒童友好家園、兒童之家)實踐探索中的努力與積累;為與推動基層兒童保護、發展和參與工作的機構與個人分享12年來收獲總結的兒童之家建設運行實踐和理念探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專門開辟了兒童之家網頁。
[1] 國家統計局網頁:“2019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統計監測報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12/t20201218_1810128.html